
宋护彬喂母亲王秀喝水。 吴越摄
“娘,我来考考你,我们吃的鱼,用英语怎么说?”
“Fish。”
“再来一题,我说上半句,你说下半句。绿水青山——”
“就是金山银山!”
看到母亲连续答对两题,宋护彬笑得很开心。记者则觉得不可思议,卧床多年的王秀纯扎着小辫儿,面色红润,和儿子有说有笑。和人们想象中的被病魔夺去行动力和记忆的老人不太一样。周围人都说,这是宋老师照顾得好。
作为上海市宝山区少年宫的一名艺术语言教师,宋护彬的生活极其简单,除了上课、备课,就是照顾母亲。今年10月,2025年第三次“中国好人榜”发布,宋护彬光荣上榜。面对同事、朋友发来的祝贺,他只说这是“分内之事”。
重阳节到来之际,记者把宋护彬从母亲身边“借走”了一会儿,聆听一位“70后”儿子照顾“40后”母亲的点点滴滴。
母亲卧病在床后,宋护彬成了最强“照护员”。 吴越摄
1
周一,宋护彬在少年宫没有课,但他还是如往常一样,清晨5点起床,给母亲换尿布、擦身、拍背、调整姿势,随后做早饭、喂饭、洗碗、喂药,再一边收拾屋子,一边和母亲聊天。一整套护理流程下来,两个小时就过去了。
忙碌的早晨,宋护彬已经习以为常。但成为“护理员”后,他要面对的,是停不下来的每一天。2018年,母亲突发脑出血,几次进出医院后,被诊断为脑梗,从此卧病在床,身边再也离不开人。
每隔几个小时,他都要检查一下母亲的床铺,更换尿布。“有时她躺着躺着就尿了,也不好意思和我说,要是捂久了,就该难受了。”顺着宋护彬的视线望去,只见一张张尿布整齐地晾晒在晾衣架上。
紧贴着母亲睡的升降床旁,是宋护彬的小床。这些年,他夜夜陪在母亲身边。“她休息得早,一般晚上7点半就睡了,到10点半会醒一次,喝口水,凌晨两点还会醒一次,我要给她换尿布。”宋护彬说,当睡眠变得碎片化,他只能想办法让自己快速入睡,有时小酌一杯,有时听听音乐和评书。但耳机,他只戴一只,另一只耳朵,要留意母亲的“小动作”,及时回应母亲的每一次呼唤。
宋护彬为母亲把腿部垫高。 吴越摄
因为睡眠的问题,母子俩其实闹过一次不愉快。宋护彬回忆,这是他这些年唯一一次对着母亲“发脾气”。
当时他们居住在另一个小区,楼上住户每天吵闹到半夜,他试着讲道理、送礼示好,也请居委会调解,但都无果。睡眠受了影响,母亲开始闹脾气、不肯吃饭,宋护彬一时气急,把装着红豆粥的塑料小碗摔了。那一刻,母亲仿佛犯了错的孩子,立马回应,说“我吃,我吃”。
看到母亲的反应,宋护彬既后悔又心疼。“她病了,没办法自主行动,不能控制情绪也很正常。但我是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的,对不对?”于是,他果断带着母亲搬了家。如今的住处,离工作单位很近,宋护彬说,一路小跑的话只需5分钟就能回家。
2
在母亲病倒之前,宋护彬也没想过自己的生活会发生这般变化。
曾经的他生活在母亲的庇佑下,“只管忙自己的工作就行”。母亲整日操持家务,和许多老人一样,为了买到更实惠的菜,可以拉着小推车,坐很久的车去离家更远的卖场。也不愿意麻烦孩子,“无视”自己的岁数,独自提着一大桶油、一大袋面回家。
宋护彬是少年宫的艺术语言教师,热爱朗诵、热爱音乐。 吴越摄
生病之后,母亲成了宋护彬的“孩子”。“每次我进家门,她其实都听着声儿呢,只要我在,她就安心。”就像家长会安装婴儿监视器、实时掌握孩子的情况一样,宋护彬也在房间里安了一个摄像头。出门前,他会先拨通远在太原的哥哥的电话,确保哥哥远程“上线看护”之后,才安心离开。
平日里习惯和孩子们打交道的宋护彬,也希望家里的“老小孩”能快乐地度过每一天。为此,他想了不少“招儿”,比如亲手为母亲扎小辫儿,或是教母亲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各种流行语。每隔一段时间,他还会煞有其事地给母亲来一次突击“测验”。
在他的耐心教导下,母亲慢慢记住了apple(苹果)、banana(香蕉)、fish(鱼)、hero(英雄)等英语单词,连网络热梗“这么近,那么美,周末到河北”都记住了。
遇到母亲情绪低落时,宋护彬还会使出“秘密武器”——“马厂长”。
宋护彬出门前,叮嘱哥哥通过摄像头远程照看母亲。墙上,是他为了逗母亲开心特制的锦旗。 吴越摄
退休前,母亲兢兢业业,从未请过一天假。宋护彬发现,病痛虽然让母亲忘记了很多事,但她始终记得当年最敬重的“马厂长”。于是,他便请朋友扮演“马厂长”,为母亲送上“锦旗”,还会声情并茂地朗读“马厂长”的“来信”,字里行间都是关心和鼓励。在他口中,家里的许多食品和生活用品,都是厂里送来的慰问品。
如今,这面印着“先进工作者”的锦旗就挂在屋内的显眼处,母亲一睁眼就能看到。通过这些“美丽的谎言”,宋护彬为母亲构建了一个温暖的世界,也让母亲渴望康复的信念更加坚定。
3
宋护彬还有个视频号叫“用语言话画吧”,得名于他的教学理念,目前已更新了180条原创内容。除了部分教学和演出的内容,绝大多数视频,他都把镜头对准母亲。
有时,是母亲为儿子唱起年轻时喜爱的歌。有时,是儿子靠在母亲身旁,为她念诗。有时恰逢节日,娘儿俩一起感怀往事,许下心愿。有时,是儿子一边照料母亲,一边斗嘴逗趣……这些视频有长有短,几乎看不见剪辑和花样,每条却都能得到百余个“赞”和“红星”。正如一位网友所言,“没有技巧,全是感情。为宋老师竖大拇指!”
渐渐地,视频被宋护彬的学生们看到。有人把宋老师照顾母亲的故事写进了作文,字里行间满是对亲情的感悟、对责任的思考。有人自发组队看望病床上的奶奶,当着老人的面表达对宋老师的尊敬和感谢。大家都说,宋老师为学生们树立了“以爱相伴、以乐暖亲”的鲜活榜样。
宋护彬的视频号里,母亲是绝对的主角。
但众人眼中开朗乐观坚强的宋老师,也难免有脆弱和煎熬的时刻。一次,他不小心把感冒传染给母亲,带母亲去医院看病时,原本无比熟悉的手续,他因为心急,如何都不记得怎么办。随着年龄渐长,他觉得自己的身体也不如从前,尤其是常年弯腰照护,如今直起身时必须动作慢一点。说到感伤处,宋护彬红了眼眶。
“说不累是假的,说不难是假的。夜深人静的时候,我也会刷很多照顾老人的视频,说实在的,他们遇到的困难,我都感同身受,那些负面的、沉重的情绪,我也都能理解。但我不想以这样的心态去生活。”
“生活给我以爱,我要报之以歌。”宋护彬说,这些年,他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理解。有的学生家长常常在微信上发来大段问候,一发就是好几年。有的朋友为了减轻他的负担,连续多日上门送饭,只为让他能在中午打个盹儿,缓一缓。单位和家的“两点一线”生活,他也想办法寻找色彩,听听喜欢的老歌,倒垃圾时顺便在小区里走走路,看别人打打羽毛球……
宋护彬说,自己很喜欢少年宫院子里的这棵银杏树,喜欢秋天。 吴越摄
“对于秋天,有人想得到的是悲凉和肃杀,但若是心境不同,感受也会随之而变。就像刘禹锡写的,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”说罢,宋护彬又露出了笑容。
新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